乐昌:“三新”集成技术模式助力水稻增产10%
三月尾,岭南春意浓。水稻3月29日,三新广东省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田讲所系列直播课暨乐昌市长来镇和村三新项目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示范推广及水稻减肥增效技术讲解会,乐昌在长来镇和村召开。集成技术
众嘉宾合影
乐昌市位于南岭山脉南麓,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助力增产由于地理位置及地形因素的水稻j9影响,具有气候温暖、三新冬短夏长、乐昌春秋过渡快、集成技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雨量充沛的特点。
独特的气候促使乐昌形成马蹄、茶叶、烟叶、香芋、优质稻、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并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其中张溪香芋,北乡马蹄、沿溪山白毛尖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乐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增文
截止到3月25日,乐昌市已完成了该项目物化补贴蔬菜5000 亩,马蹄 5000 亩,果树约 8000亩,水稻约 2000 亩,剩余果树及水稻任务预计今年6月可全部完成。化肥减量化工作成效方面,乐昌市在2020至2022年间化肥使用量分别为1.8881万吨、1.8692万吨、1.8433 万吨,已实现总量下降的目标。
乐昌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古俊刚
“根据乐昌市示范区作物种植生产实际情况,已制定适合配方肥技术应用模式。目前水稻选用高氮低磷中钾的配方肥(22-5-13),推荐亩施化肥量为40公斤左右。马蹄则选用高钾配方肥(16-6-26),同样推荐亩施40公斤。” 乐昌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古俊刚在直播中,详细介绍乐昌市2023年度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示范项目的进展。
经测算, 2023年乐昌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为 85.18万亩,达到85万亩以上的目标,示范区配方肥到位率8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3%以上,化肥利用率超40%,带动辐射乐昌市全年粮食作物全面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带动全市化肥用量继续实现负增长。
乐昌市益丰惠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宇辉
化肥减量增效中的“三新”技术模式是指推广运用施肥新技术、肥料新产品和施用新机具。乐昌市益丰惠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宇辉补充道,“三新”技术在乐昌当地的推广具体表现为优化氮磷钾配比、优化产品结构、推广新型高效肥料。同时推广机械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关键就是合理的肥料配比、提高肥料利用率、并通过机械耕作提高生产力。”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博士陈海斌
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配合水稻配方肥,就是典型“三新”集成技术模式。其中新机具的施用尤为关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博士陈海斌在技术分享环节提到,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是通过在插秧机上加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机插秧的同时,把肥料均匀、定量地施入秧苗根侧3-5cm、深度4-6cm的位置,并覆盖于泥浆中,避免肥料漂移,促进秧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现场示范
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侧位土壤中,诱导根系向下生长,同时减少氮肥损失,磷肥和钾肥的固定,提高氮磷钾养分肥料利用率。研究表明,该技术能够促进前期生育、抗倒伏,增产10%,减少施肥量30-70%、降低流失量30%。
史丹利集团高级农艺师徐启景
史丹利集团高级农艺师徐启景在会上分享了史丹利22-5-13水稻配方肥减肥增效技术,他指出采用控施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史丹利的产品“酰胺态氮”属于长效态氮肥,其中特别添加了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使得肥料在土壤中可以被吸附,减少了养分流失,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能减缓养分的转化,延长了肥料的有效期,氮肥利用率能提高到40-50%。肥效能达到40-60天。
广东新又好集团润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毅
“长来镇1000亩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示范片就在我们基地。” 广东新又好集团润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毅表示,他希望通过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的实施、田讲所直播课活动的举办,提高种植户相信科学、关注土壤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记者】何雪琪
【摄影】何雪琪 钱普贵
- ·百万英才汇南粤|来就享!广州打造“四高”“四无忧”人才服务政策
- ·加强工伤预防 护航安全生产
- ·陈清晨全力冲金!巴黎奥运会广东健儿今日参赛看点→
- ·巴黎奥运会|田径综合:赵杰勇夺女子链球铜牌 两项奥运纪录“上新”
- ·广州:从千年商都到直播电商新高地
- ·我市开通至西藏林芝客运班车
- ·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发布 粤9园区上榜位居全国前列
- ·广州如意坊隧道沉管主体浇筑完成
- ·“鸟中大熊猫”彩鹮首次现身清远
- ·官方通报:18岁失联高中毕业生已身亡!嫌犯被刑拘
- ·开启新“锂”程 共创新“锂”想
- ·一男子在珠海某小区停车场故意损坏车辆 警方通报:系外省在册精神疾病患者
- ·粤游新意|打造现代旅游消费引领地,广东打算这样干!
- ·我市调整市区路灯和亮化设施照明时间
- ·广州公租房新政出台,惠及更多老人和低收入群体
- ·双预警生效!广东大部将有大到暴雨,东部地质灾害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