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除了丰盛的菜肴,还得有一碗深汕好米饭
春节临近,年货采购季如期将至,饭除丰盛大米是肴还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好米源自好产区,碗深在大众印象中,汕好盐碱地土质贫瘠,米饭难以种出口感上佳的年夜大米。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却通过杂交水稻试验推广,饭除丰盛在临海盐碱地上种出了优质稻米。肴还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得出产的米粒纤长晶莹、烹煮鲜香可口,营养物质更为丰富,在品质上甚至可对标丝苗米、五常大米等国内名优米种。j9
颗粒分明的米饭。
2023年2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深圳水稻产业研究院)(下称“水稻研究院”)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通过近一年的种植实践,试验稻田最终实现单季平均亩产1200斤,创下当地历史最高纪录。
水稻种植是深汕特别合作区主要的农业产业之一。目前,全区正通过杂交水稻试验这一契机,推动产学研全方位发展,打造粤东地区稻米产业新高地。
深汕特别合作区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图源:深汕视点
良种:亩产量创历史新高
由于毗邻大海,深汕特别合作区存在一定面积的盐碱地。这些土地含盐、含碱成分较高,实际利用率和作物产量远低于普通耕地,水稻种植更是一种奢望。水稻研究院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后,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开展耐盐耐碱作物研究与种植。
通过引入耐盐碱海水稻,并结合土壤情况进行适应性改良,深汕特别合作区民新村的盐碱地试验田传出了丰收喜讯,实现平均亩产300斤目标。据了解,由于在海边滩涂地生长,海水稻米粒呈现出淡淡胭脂红。生长环境之独特,赋予了该品种稻米丰富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
盐碱地水稻。
盐碱地头育好米,普通田间产丰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国强说,既要高产更得可口,这是团队在深汕开展水稻试验的初衷。“广东人对稻米口感要求高,我们的杂交水稻在口感上力求对标丝苗米、五常大米等品种。”
水美村坐落于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南部,这是一个农业种植历史悠久的自然村。山环水绕,这里有大面积成片田地,适合开展规模化的水稻种植试验。周国强表示,水美村土地平整,土壤条件对试验干扰较小,利于优质品种的培育。
为加快培育工作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水稻研究院在全区联合划定了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基地。其中,水美村试验田面积达到300亩。据了解,在去年两季水稻收割中,水美村试验田高产稻的平均亩产突破了1200斤。“过去,这里的亩产水平在600斤左右,如今直接实现了翻番。”水美村稻米基地负责人李远洋说,第一季稻米已通过乡村振兴驿站的渠道进行销售。
当地培育的“巨人稻”。图源:深汕视点
米香浓郁、口感细腻、冷后不回生,深汕稻米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同时,由于培育时间较短,这些水稻品种在抗倒伏、规模化等方面仍有欠缺。随着杂交水稻试验稳步推进,深汕稻米品质将更加稳定。
科研加持,让深汕大地呈现了别开生面的好“丰”景。水稻研究院揭牌近一年,已助力本地早造杂交水稻平均亩产增产50%以上。
造富:土地流转带动村民增收
千好万好,不如老乡说好。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水稻试验田,绝大部分是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向当地村民租用。这些土地,原先主要存在两种状态:一是碎片化种植香蕉、百香果等作物,增收水平差;二是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处于撂荒状态。
以水美村为例,当地试验田有共计300亩的土地。“以每亩地1000元租赁标准计算,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超过30万的收入。这样可以将村民从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到附近企业或者工厂上班。”李远洋表示,这些土地原先的培植条件差,大多无法直接进行播种。土地流转之后再进行平整、开发,对于村民而言更具性价比。
村民在收割成熟的稻米。图源:深汕视点
水稻试验田承包管理,不仅增加了租金收入、改善了土地状况,还解决了村子里的就业问题。在播种季及丰收季,水稻试验田需要不少人力参与,保证科研及收割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流转承包方雇用了当地村民帮忙,给予每人每天不低于200元的报酬。农忙时期一个月下来,人均能获得不低于5000元的收入。
未来,随着水稻良种培育成功、全面推广,当地村民还将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稻米致富梦,正在深汕大地茁壮生长。
发展:产学研培育稻米大产业
水稻良种实验在深汕特别合作区顺利开展,离不开水稻研究院专家团队的支持。据悉,研究院揭牌后,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唐文帮领衔的6人专家团队,进驻到各村田间地头,全面推动产学研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落地。
“过去一年实验成效显著,2024年,我们打算将常驻专家团队扩充为8人,并配置由20名专家组成的研发后备力量。”周国强说。他表示,待深汕杂交水稻培育成熟后,完全有机会填补华南地区超高产杂交水稻品种的空白。
除了顶尖专家团队,深汕的水稻试验田还吸引了在读研究生前来学习、实践。基于临海环境种植海水稻,是盐碱地高效利用课题的生动写照。周国强介绍,相关课题研究的师生曾到访基地,并看好“深汕系”耐盐碱良种辐射沿海乃至东南亚稻米主产区。
专家团队在进行科研作业。
为加快全产业链发展,深汕特别合作区最大化地发挥聚才引智效能,协调水稻研究院专家对企业的品牌打造、营销推广等疑难点建言献策,让深汕大米不仅长得俏,更能卖得好,逐渐成长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据悉,融汇了高产杂交水稻特色的研学活动,也正在谋划和筹备之中。集产学研功能为一体示范高地,这或许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稻米产业的最终答案。
生态环境佳,雨热条件好,这是深汕好米的底气。图源:深汕视点
【统筹】黄帼蓉 高永彬
【记者】陈相成
【来源】南方农村报
- ·清静知识来“敲门”!梅州睁开喧猖扬“五进”之进村落子行动
- ·快讯丨市领导到贵港日报社开展调研活动
- ·我市启动全民阅读活动暨“绿书签行动”
- ·我市1人获“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 ·哪些岗位活跃?从春招市场看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供需
- ·广西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系列讲座第126讲举行 朱会东肖明贵在我市分会场聆听报告
- ·我市获批自治区医疗保障网格化管理工作试点
- ·三月三·游广西丨毛南山乡唱响“柳浪咧” 乐嗨“壮族三月三”#八桂歌起绘锦绣#
- ·粤货物北地市首张立异与知识产权规画能耐证书落户梅州
- ·覃塘区 :驻点招商结硕果抢抓机遇再扬帆
- ·我市经贸代表团出访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
- ·广西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五届特奥会游泳比赛落幕
- ·梦入连州,与刘禹锡的奇遇乡游
- ·快讯丨广西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五届特奥会“中健杯”羽毛球比赛圆满落幕
- ·快讯丨广西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五届特奥会三人制聋人篮球比赛圆满收官
- ·广西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五届特奥会羽毛球比赛开赛
- ·300余名全运会志愿服务培训讲师集训完成,共同为“小海豚”赋能
- ·潮起三月三 奋进新时代——2023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特别报道(4月24日)
- ·快讯丨市领导到贵港日报社开展调研活动
- ·高扬旗帜聚民心 团结奋进启新程——港北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 ·你中签了吗?广汽埃安·2024梅州马拉松赛抽签服从宣告!
-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周云龙到扬翔公司调研
- ·我市启动 2023年“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八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 ·今年“壮族三月三”怎么玩?广西各地活动安排表来了
- ·东部战区位台湾海峡中部、南部相关海域组织“海峡雷霆
- ·广西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系列讲座第126讲举行 朱会东肖明贵在我市分会场聆听报告